知晓盐城 知晓盐城 网民投稿 查看内容

国家为什么要刻不容缓大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事态严重性! ...

2021-8-18 12:39| 发布者: 知晓盐城| 查看: 1896| 评论: 0

摘要: 本世纪最畜牲的广告词:“你来我们培养你,你不来培养你的对手”!2021年夏天国家重拳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因是7月24号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


本世纪最畜牲的广告词:“你来我们培养你,你不来培养你的对手”!

2021年夏天国家重拳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因是7月24号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

双减少意见最重要内容莫过于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必须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这些机构一律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换句话说,以后再开培训班必须以公益为目的不能赚钱。

不给赚钱了,那资本还会进入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资本反应是最快的。“双减意见”出台第二天著名教育机构新东方,好未来的股价断崖式的跌了8成,千亿美元财富瞬间蒸发!

 “双减意见”文件出台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国家关于教育领域的改革年年都有一直没断过。“双减意见”出台不久国家高层还点名批评过各地兴起的“学区房”热,多个城市为此出台“多校划片”等政策,试图抑制持续上涨的学区房价。


国家重拳打击校外培训和学区房还有哪些深意?

中国教育体系存在已久的痼疾学区房,校外培训!他们给社会带来显而易见的两大危害,一是教育不公平,二是家长沉重的生活负担和教育焦虑。

1、学区房的起源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中小学录取制度一度模糊,家长可以自由为学生选择学校,可由于重点学校的名额有限录取谁由校方说了算,这就容易滋生“走后门”的问题。于是,在1986年《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学区”概念也由此而生。

但是彼时还是“单位分房”时期,因此重点学校的学位基本还是和父母工作单位绑定,直到新世纪以后国家开展住房市场化改革,特别是2006年国家第一次将学校学位与学生户籍绑定“学区房”概念这才多了起来。

就近入学本意很好,生源来自哪里一查便知,大大减少了走后门的行为,可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孟母三迁”的择校情结,这一情结近年来转变为对学区房的角逐。

《央视财经评论》就曾报道过,北京市出现过每平米46万元的天价学区房,这种房子与其说是居住属不如说是教育属性更为突出,买家付出天价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挂户口”,在附近的重点学校读书。
然而,天价学区房有的家长买得起自然有更多买不起的。最后,本意为了“堵后门”而实施的学区政策堵住了权利,人情却没有堵住金钱的力量,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平。
2、谁在加重家长负担,制造焦虑赚钱?
对于众多咬紧牙关“上车”学区房的家长而言这也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们的子女战胜了家境普通的孩子,进入重点学校,接下来要面对的则是同校生的竞争,于是乎家长和学生陷入了第二个内卷——校外培训。
就像在电影院,一个人站起来看电影后面所有人都被迫站起来看电影一样,当班里少部分学生上培训班的消息传开之后,其他家长就会陷入“不能让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被迫卷入这场教育的军备竞赛。
实际上“所有人都不上培训班”和“所有人都上培训班”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没有比这个再标准的内卷答案了,但是对于那些校外培训机构来说,结果却大不相同。在这场“教育军备竞赛”中他们充当“军火商”赚的盆满钵满。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北京约有8成学生接受中小学课外辅导,这需要花掉一个年收入10万的家庭每年1/3的收入,最终“有学区房 能上培训班”的富裕家庭子女和“没有学区房 没钱上培训班”的穷人学生中考结果可能是天差地别的,而这已经远远脱离了“义务教育”的本意——让每个中国孩子都能公平的接受9年义务教育。
除了“加大家长的负担 造成教育不公平”这两个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危害之外,校外培训行业还有两个埋藏的更深的负面影响,这两个危害都与“资本”有关。
过去5年,深陷“教育焦虑”的中国家长们贡献出了“校外培训”这个价值一万亿人民币的行业赛道。新东方,好未来等头部培训机构一时间风光无两,股价5年时间上涨10倍!特别是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概念大火,众多资本青睐和追逐新生的培训机构,希望他们能够复制前辈们的传奇。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融资总金额达到540亿元,同比增长2.5倍,这些钱花到哪里去了?自然是被用来扩张规模“跑马圈地”。

(地铁里培训机构广告)
校外教育机构要“跑马圈地”第一步是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招数无非是制造贩卖焦虑,加剧教育内卷。
除此之外,培训机构还要扩张教师队伍,大部分教师从社会上招聘,但为了打响名声培训机构想方设法高薪从公立学校挖主干教师,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边是公立学校编制内几千块钱的月薪,一边是培训机构上万乃至数十万的收入,相信不少老师会为之心动选择跳槽。
长此以往教育资源由公立学校流向培训机构,必然会导致义务教育质量的下滑,所以整顿校外培训行业势在必行。

(清洁工大爷打扫校门外传单垃圾)
说了这么多校外培训的危害但依然有人为他们报不平,这些人认为: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是因为中国教育资源稀缺,教育竞争过于激烈,政府打击校外培训机构却不想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纯粹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但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中国的确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但在很多教育资源并不十分稀缺的地方我们却总能看到学区房和校外培训机构林立。
例如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一线城市共有12所985大学36所211大学享受着教育优势,两座城市高考“211率”大概在14%左右是垫底的广东的5倍!按照正常思路广东才是教育内卷最严重的地方但是如果在百度新闻中搜索“学区房”关键字北京上海的新闻条目中是名列前茅,而广州深圳等广东城市排名并不靠前。
再继续延伸,广东旁边的香港作为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十分丰富,700万人的城市11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排名比肩北大清华。按道理香港不应该教育内卷了吧?但实际上香港的校外培训广告遍布大街小巷,香港顶级金牌补习老师比明星还赚钱,年收入可达七八千万港币。
所以归根结底中国教育竞争压力大还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文化和民族特性所决定的。中华民族向来信奉教育所谓“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朗 葛登天子堂”再加上资本煽动起的焦虑造成了如今很多人们争抢教育资源的氛围。

3、“双减意见”是否存在怎样的漏洞?

“双减意见”出台立意虽好但也存在着值得警惕的监管漏洞。很多人质疑禁止开办校外培训机构之后有钱人请家庭教师私下辅导怎么办,这个漏洞就曾经造成我们的邻国韩国“教育反内卷”的政策失败。

(韩国高考,高考现场学姐跪地磕头打气 )

韩国也是一个教育内卷盛行的国家,校外培训机构遍地开花,成为家长们的刚需,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韩国家长们忍无可忍向政府抗议,于是在1980年韩国政府颁布了《规范教育和消除课外补习过热的措施》成立了30多个专项稽查队,负责取缔校外培训机构。
机构被取缔了但上大学还是需要按分数排名,因此许多家庭开始聘请家教,普通人家只能找价格低廉的大学生,有些人请的是要高价但经验丰富的辅导老师,这个漏洞造成的结果是此后多年考进名校的学生大部分依然来自于富人家庭,很多韩国中下层家庭感到教育不公平,甚至这种不公平加剧了!
因此再度呼吁放开校外培训,在舆论压力下 2000年5月韩国政府最终决定又开放校外培训,给出的理由是“禁止补习侵犯了儿童受教育权”韩国的先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警示。

4、怎样去堵住漏洞?

在校外培训机构逐渐消失之后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想办法堵住“私人家庭辅导”这个漏洞。办法已经有了,这两天部分地方已经开始让“扫黄打非办”主抓校外培训与家庭辅导行为。新闻出台后很多人在嘲笑但我认为这种办法非常正确“家庭辅导”的隐蔽性很强,只有“扫黄打非办”这种有经验的机构才能处理。
7月27号第一个撞上枪口的老师已经出现,黄山市教育局在该市某豪华别墅内对教师吕某某的有偿补课行为进行了现场查处。这次事件的曝光是经过多位家长举报记者连续蹲守,最终才抓住了这位教师私下补课的证据,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学生,家长举报线索加上“扫黄打非办”等部门主抓将成为打击“私人辅导”的主要力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