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指的是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盐城市教育局已对相关工作方案做出通知 实施方案以及政策解读如下 (图源 摄图网 ID:401433781) ![]() 一、总体要求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着力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以坚决有力的“减负”促进科学育人的“增效”,努力构建盐城教育良好生态。 二、工作目标 1、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收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大幅提升。 2、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全面推行课后服务,全面禁止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学科类校外培训。年底前完成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重新登记,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重新审批。 3、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同时探索实行“5+2+1”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双休日可根据学校实际和年级学生特点安排1天开展课后服务。确保100%学校开展课后服务,100%名师主动参与课后服务,100%满足有需求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明显减少。 4、3年内教育生态显著优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显现,课堂教学质效明显提升;学生作业设计科学,批改规范,负担合理;课后服务覆盖面广,吸引力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校外培训规范有序,边界清晰,监管有力,社会教育焦虑明显减轻。 (图源 摄图网 ID:401963569) 三、主要任务 (上下滑动查看) 四、实施步骤 推进全市“双减”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培训阶段(2021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成立工作专班,组织校长教师专题学习“双减”政策有关内容。督促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夯实主体责任,迅速落实“一校一案”,做好教师全员培训学习工作。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阶段(2021年8月中旬至下旬)对区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校在岗教职工、在校生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同时摸清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学科类培训机构总数、从业人员数、招收学生数、预收费等情况。 第三阶段:联合部署阶段(2021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研制工作方案,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动员部署,明确工作要求和完成时序。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21年9月—2023年12月)按照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强化督查评估和工作指导。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之下,会同发改、财政、人社、民政、市场监管、公安、工信等部门,建立“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经费保障。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落实经费保障,切实做好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及参与课后服务的其他专业人员延时补贴。 (三)强化考核督导。将“双减”工作纳入各地各学校综合考核体系,建立责任督学专项督导机制,常态组织辖区内责任督学对各中小学校“双减”工作进行全覆盖督导。同时设立监管平台和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 (四)做好总结推广。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形成正确舆论导向,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案例,曝光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为“双减”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创造良好氛围。 (图源 摄图网 ID:400416793) “双减”政策较为复杂 家长们的疑问也较多 盐城市教育局对部分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具体如下 疑问回应 盐城市“双减” 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1、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收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大幅提升。 2、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全面推行课后服务,全面禁止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学科类校外培训。年底前完成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重新登记,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重新审批。 3、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同时探索实行“5+2+1”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双休日可根据学校实际和年级学生特点安排1天开展课后服务。确保100%学校开展课后服务,100%名师主动参与课后服务,100%满足有需求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明显减少。 4、3年内教育生态显著优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显现,课堂教学质效明显提升;学生作业设计科学,批改规范,负担合理;课后服务覆盖面广,吸引力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校外培训规范有序,边界清晰,监管有力,社会教育焦虑明显减轻。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一、强化制度引领: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规定,指导各地各学校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办法,细化作业管理要求,强化作业监督,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二、优化作业设计: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业水平差异,科学设计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注重作业的探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反馈与分析等功能,让教学在作业过程中不断升华。 三、实化作业批改:所有作业做到有练必研(教师先做,把握好作业的质和量),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从学生作业批阅情况中分析学情、改进教学。不得通过网络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四、规范教辅管理:按照“一科一辅”和“双减”等相关要求,指导学校在省、市级《推荐目录》中遴选教辅材料。鼓励学校编制适合本校学情的教辅材料。 (图源 摄图网 ID:401763569) |